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制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出台激励政策、培育市场,让人们感觉到电动汽车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我国汽车产业大发展而核心竞争力不足的现实面前,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
笔者认为,电动汽车综合效益的核心在于“以电代油”,在充电环节实现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是电动汽车产业综合效益发挥的关键环节。除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本身的技术特性外,电动汽车的能源供给模式、相应的电价政策以及配套服务的便捷性对于电动汽车用户具有决定性影响,对电动汽车产业综合效益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要想充分发挥电动汽车的综合效益,应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服务模式的选择。
电动汽车的技术方案优化不仅是汽车本体的设计问题,也是其相关各环节系统优化的过程。电动汽车技术方案的优化,应以电动汽车产业链综合社会效益较大化为目标,结合不同车型及其行驶特点,选择适合的充电技术路线及其运营服务模式,特别是电池配置方案以及充电方式适应性的问题。
同时,在现有电动汽车发展格局下,以充电服务为抓手,结合智能电网技术应用推广,建立健全相关充电服务标准,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引导用户科学合理使用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的前提和基础。
电动汽车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的用电需求,为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供给服务是电网业务的延伸。电动汽车这一新型电力用户,具有移动性、多样性和可引导性的显著特征,其用电需求与普通电力用户的需求有着很大区别。与普通电力用户不同,电动汽车可能停靠在多个不同位置,其用电需求在不同停靠位置间移动。不同种类的电动汽车用户,如电动公交车、环卫车、出租车和私人轿车,在电能补给方式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合理的激励手段和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引导电动汽车用户把充电安排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发挥其削峰填谷的作用。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对配电网具有明显的依附性,不可能独立于电网单独存在。从规划建设来看,充电设备用电需求较大,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或居民用电负荷,因此充电网络的规划必须与配电网的规划紧密衔接。
此外,发展充电网络,不仅是建设充换电站与充电桩,还必须配套开展配电网的升级改造,才能满足配电网安全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从运营管理来看,充电设施运营服务的本质是向电动汽车提供电能,充电站既对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和电能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又必然受到配电网运行及控制的影响。充电网络在技术服务、电量计量、电费结算、用电管理等方面都离不开配电网的支持。
因此,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必须与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效益。一方面,要把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影响降到低,提高系统整体效率;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峰谷电价机制,降低用户用电成本。
转载自英大网:http://www.indaa.com.cn/dwxw2011/zndw/201110/t20111026_81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