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热的纯电动技术,转向以节省和替代燃油为目标的各种节能技术共同发展,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正在回归理性。“在全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的同时,过渡期一定要抓好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在9月4日召开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强调。这意味着,混合动力汽车从被边缘化的地位,重新被放置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也将有可能获得比现有政策更多的扶持和市场机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在一次又一次“马上要出来了”的预期中,迟迟没能登场。新消息称这个规划也有可能不出台。
规划草案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0万辆,中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占乘用车年产销量的50%以上。而在科技部的电动车规划中,2015年将实现100万辆的保有量,到2020年将实现年产1000万辆电动车的规模。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科技部将拿出1000亿元用于补贴电动车研发。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理性
自去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下称《规划》)发布征求意见稿后,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搁浅”。有业内人士猜测,《规划》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在于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一直有争议,由此导致各部门意见不一。对此,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进行了澄清:“近日媒体对《规划》报道有失偏颇,尤其是认为《规划》迟迟不出台,是由于*各部委的意见不一所致,但我可以告诉你,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对《规划》的意见高度一致。”
而对节能与新能源的待遇,《规划》可能要做出调整。苏波表示,新能源汽车要加紧开发,但目前技术不成熟;作为过渡期的混合动力车,即节能汽车也要加快发展。“目前*各部委正在协商,还要继续支持节能汽车的发展,但节能的指标要有所提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向记者透露,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近期不会出台,甚至有可能不再出台了。他表示,新能源产业规划目前几个部委已经讨论过,但是什么时候审批尚不能确定。“现在有一些大的方向、目标都没有讨论清楚,因此可能需要再等待一段时间,也有可能不出台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规划》之所以一拖再拖,是因为要对一些量化的指标要重新审视,终出台的《规划》是一个比较谨慎的版本。对于敏感数字已经进行了较大程度的弱化。在终公布的《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