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2017中国绿色物流供应链产业高峰论坛暨全国新能源汽车运营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刘强在大会上做了“新能源汽车投资分析及把握物流车机会”的主题演讲。”
刘强在会上指出,新能源电动汽车整体产业链在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带动下前景非常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现已较为完善,从上游金属矿到下游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发展。
锂电池早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商业化,目前锂电池运用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不久的将来将全部走向完全循环经济,未来电动汽车制造及使用成本,将远远的小于燃油车,行业有望逐步的去补贴化,未来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的大时代。
根据《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预计我国汽车产量达到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达200万辆,到2025年我国汽车产量达3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达700万辆。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巨大。
刘强指出新能源汽车租赁--国内的大环境逐渐成熟,政策利好。规模已经起来,随时等待一触即发。
熟悉行业的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上游是零部件生产商(均胜电子、万安科技),电池生产商(多氟多),电机制造商(正海集团),整车制造商(上汽、北汽、比亚迪、特斯拉、江淮汽车等)
中游是分时租赁平台(GREENGO、一嗨租车、EVCARD等)、电桩制造商、技术提供商、保险公司等。
下游是政府、消费者、物流公司等其他商业主体。
而新能源物流的现状是重点聚焦,模式多样。聚焦于城市物流集散地到分发地,电动物流车运营提供的服务十分多样:基础的租车和配送业务一应俱全。相应的配套业务包括充电维修网络、司机培训体系、车体广告等……
刘强说与租赁不同是共享模式更多的着重于对使用率的提升。通过共享平台,充分利用闲置的车辆。与此同时运营服务对象等于再一次扩大,对于短期的私人使用也提供了较方便的途径。从智能平台到智能终端,中间连接相关主体,是打造智慧物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物流+运营=成本下降+利润空间提升”
刘强认为,只有统一运营,规模化管理,才能形成了运营网络。而智能化管理增加更可以有效地增加使用率,进而降低成本。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拼杀激烈,壁垒高,龙头崛起;新能源客车提升规模空间有限;电动物流成为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佳切入点利润空间提升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
租赁方就可以减小买车资金压力、维修等环节成本都可以降低。而运营方规模化即可降低使用成本,利于进行统一管理。
物流车电动化已经不断释放出强大的信号。京东已诺未来五年内将全部货车换成电动车。菜鸟网络推出ACE计划--打造百万台新兴智慧物流汽车,新沃运力与易达智慧、巴士物流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现在是新能源物流车未来两年好成长期的新起点!在关注哪些重点的问题上,刘强表示,未来发展的机会要重点关注,还要关注主产业链:虽然2016年销量情况看专用车和客车量级相似,但是二者发展阶段是全然不同的。物流车预期放量将拉动产业链向上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租赁、共享等模式将带来电动物流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