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服务热线:400-696-3566   售后电话:0311-68105000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探索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
发布时间:12-01-04 10:25:07   浏览次数:

  “2013年到2015年将是国外电动汽车产品集中进入市场的阶段,国际形势不等人。当前,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化正处于十分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国际竞争压力很大,市场需求也很大。希望整车厂商、零部件生产企业、示范城市以及专家学者,协同创新,提升系统集成能力,共同打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探索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同时,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打赢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翻身仗。”在12月22日举行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座谈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说。该座谈会由*863计划电动汽车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共同举办。

  首先,我国电动汽车系统集成和整车研发能力必须加强。他说,过去我们关注的重点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等到做出整车时,会突然发现,原来没有考虑的东西现在变成了关键核心问题。在电动汽车领域,很多小插件、小技术往往会影响终商业模式的形成。“2013年已经不远了,这些细节技术的研发和设计要抓紧部署。”

  第二,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要注重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打造。万钢说,电动汽车产业链应当如何定义,是否也应该包括电池的终回收利用,还需要企业进一步研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在产业链建设当中,要更多考虑产业联盟的作用。产业链的形成必须是企业牵头,以企业为主。企业的主体作用不应仅仅体现在过去在投入、组织研发和应用方面的促进,还应该是在决策方面的促进,企业应该是创新研发和应用推广的组织者。

  第三,要进一步探索适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商业模式。万钢表示,要充分发挥现在正在开展的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作用,通过示范应用来考验电动汽车,建立我们自己的商业模式,拓展市场。万钢说,下一步,他认为有两个应用方式可以供示范城市和整车厂考虑:一是租赁,电动汽车在租赁市场应该大有可为,这种运行模式*补贴起来也相对容易。其次是物流,尤其是城市物流车方面。如果电动汽车示范运行能够实现在这两个领域的突破,百万辆电动汽车的容量应该可以实现。万钢说:“这都是我们可开拓的市场,也是中国特色的市场,这些市场要用起来。”

  第四是要加强电动汽车的标准建设。尤其是充换电设备的通信协议必须要关注。他说,通信协议一定是公用的,不能成为某一个企业的专利,这是我们基本的原则,其他的东西都可以商量。但是对于像电池、接插件等并不是国际专利的东西,我们应尽快把标准制定出来。

  科技部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陈家昌在发言中指出,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必须要有国际视野,要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的关系,今明两年将是电动汽车发展关键的两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要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把核心的东西建立起来,把需求和能力协调起来,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满意的汽车。

  座谈会上,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组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介绍了我国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同时表示,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企业进入了真正的产品化或是产业化的研发阶段,学校也开始进入深层次的技术研究,政府也在制定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所以我国电动汽车正在进入产业化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过渡。

 

特种电动车 | 新能源汽车 | 电动巡逻车 | 移动警务室 | 跃迪电动观光车 | 电动高尔夫球车 | 电动微卡 |

版权所有:河北新宇宙电动车有限公司 在线QQ2399493772

销售热线电话:400-696-3566 0311-68105555 68105666 68105777

冀ICP备15003253号-4       冀公网安备 13013202000189号